2020年不僅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又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一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全國兩會召開的時間做了推遲。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全國兩會已于5月份成功召開并圓滿閉幕。
生態環境作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切身感觸的領域,一直以來都是兩會頗受重視的一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及生態保護,顯示出了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此外兩會的“部長通道”環節,生態環境部新任部長的亮相與熱點回應也讓人對環保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此前做出了怎樣的成績,接下來還需要做什么工作?這些問題牽動每個中國人的心,下面由博測環境來給大家梳理一下今年兩會有關生態環境的重點內容。
01 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
污染防治是我國三大攻堅戰之一,于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經過我國環保工作者數年的奮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的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需要:
1. 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
2. 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
3. 加強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
4. 加快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
5. 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6. 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
7.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8. 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02 部長通道新面孔 生態熱點全回應
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出現了一個新的面孔——剛上任不久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這是新部長首次亮相“部長通道”,并回應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熱點問題。
把握戰略定力 繼續保護生態
黃潤秋表示,環境保護的戰略不變,雖然在遇到困難、遇到挑戰的背景下,還是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做到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此外他還指出了三個不動搖: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
2.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
3.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不動搖。
“十三五”防治有進展 空氣水源均獲提升
黃潤秋指出,“十三五”規劃里面所確定的生態環保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中,到2019年年底,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
四個總量指標:
1.二氧化硫;
2.氮氧化物;
3.化學需氧量;
4.氨氮。
三個環境質量指標:
1. 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規劃到2020年降低18%,2019年年底已經降了23.1%;
2.Ⅰ-Ⅲ類的優良水體:規劃達到70%,去年年底已經達到了74.9%;
3.劣五類水體:規劃目標小于5%,去年已經降到了3.4%;
當下任務仍艱巨 “十四五”未來可期
黃潤秋指出,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當下形式可以概括為:
1.國家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
2.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
3.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很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是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是“生產力”和“金山銀山”。
站在當下回顧過去,我們的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展望未來,環保之路雖任重道遠,但我們充滿信心與動力。為了藍天、碧水與凈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環保工作,需要每個人進一步的努力與堅持。
上海博測環境專注環保達標監測15年,專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企業廢氣排放監測領域,專業的技術團隊、豐富的行業經驗為用戶量身設計達標監測解決方案,靈活優化站點和儀器,一站式監測服務。優質的監測設備、完善的服務體系確保監測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監測數據準確有效,無論是監測方法還是檢測技術,均滿足監測考核要求。更多詳情請撥打免費咨詢熱線138-1761-7784。